漳平推进两岸合作交流建设生态工贸城市

作者:张平

    漳平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全市国土面积2975平方公里,人口27.3万。漳平市地处闽南金三角的边沿及泉州、漳州、龙岩、三明结合部,是闽南金三角的“后大门”、“后续基地”、“后花园”。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漳平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四求作为”的要求,找准定位,立足自身、对接沿海,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精心谋划大陆阿里山品牌,加快推进生态工贸城市建设,促进漳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大陆阿里山——加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   

    在海峡对岸的台湾,“阿里山”美景纷陈,闻名中外。这里出产的阿里山高山茶以山泉水灌溉,甘醇美味,有着“世界第一等”好茶的美称。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不断发展,阿里山的茶农将目光投向了海峡西岸。
    1996年,台农谢先生来到福建,翻山涉水四处考察,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漳平市永福镇,这里拥有和“阿里山”相媲美的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很快,谢先生成为第一位落户漳平的茶农。漳平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抓住了两岸交流的良好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台农创造一片创业的“乐园”。随后几年,立志创业的台农闻讯而来,很快聚集了一批种植高山茶、花卉、水果的能手,形成了以种植台湾软枝乌龙茶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
    2006年5月,创业园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示范创业园,同年7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2月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创业园落户台资企业45家,总投资4亿多元,涉及台商投资个体400多人,其中核心区永福镇有台资企业40家,仅茶叶企业就达38家,面积达4.2万亩,是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专区。
    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出台后,站在新起点上,漳平市全力发展台湾农民创业园。漳平市提出了“十万亩高山茶、十里花街、十万亩樱花,春赏花、夏避暑、秋品茗”的建设目标,主动作为、积极运作、持续推进,从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服务机制体制创新,为创业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为打通创业园对外通道,投入8000多万元实施桂月线公路改造;为提高茶园的管理效率,投入资金补贴台农在园内进行水泥路硬化,目前所有茶园道路全部实现水泥路硬化;为进一步优化永福电网结构,投入300万元建设创业园110kV变电站……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创业园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带给了台农们巨大的信心。与此同时, 漳平市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大胆创新,大力探索和实践了有利于创业园壮大的服务和管理机制。2008年7月3日,台农在大陆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运行,吸收借鉴台湾产产销班的成功经验,破解高山茶“市场难”的问题,成立了创业园区管委会、“三农”服务中心、农业检验监测中心、台缘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五个服务机构,为创业园里高山茶的生产、营销、拓展市场、台农们大陆的生活提供好服务。
    一湾浅浅的海峡,连接东西两岸。“大陆阿里山”和台湾阿里山、日月潭遥相呼应。漳平将进一步发挥创业园优势,实施“五大基地”建设,即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基地、高山茶叶、花卉产业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全力把“大陆阿里山”品牌打造成全国性特色品牌,确保创业园发展走在全国台湾农民创业园前列。

魅力新漳平——立足民生改善人居环境

    近几年,漳平持续突出工业、突破工业,以做强做大工业产业板块带动跨越式发展。经过几年来每年推进重中之重项目的发展,漳平初步形成了“3+6”产业集群。
    漳平火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工程于今年6月份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目前正在全力推动中;年产400万吨的红狮水泥、年产200万吨的振鸿水泥全线投产,漳平成为闽西乃至福建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化工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正盛公司白炭黑年产规模达到6.5万吨,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三强。依托万亩工贸新区平台,重点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一批机械、电子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主动承接台湾农产品加工和机械、电子产业转移。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漳平市将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着眼未来,突出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全面高起点规划《漳平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理清可持续发展思路付诸实施。先后组织实施91个示范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8亿元。之后继续确定总投资74.2亿元的实验区优先建设项目30项。连续四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保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的荣誉。2006年11月被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18个部(委)局授予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漳平众多的高山秀水成为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天台国家级森林公园古树参天,自然景观奇特,4A级的九鹏溪生态观光景区风景秀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度游历。目前,漳平执行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重点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积极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漳平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打造“现代宜居山水园林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实施了“城市的绿亮美”60项城市建设与管理项目,完成建设45项,投资14.25亿元。城市建成面积扩展到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35.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42平方米,城市路网更加完善通畅,城市环境更加优美亮更丽,城市的承载功能大大提升。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走小市大城区路子,依托工业产业,大力发展城市产业,适应和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漳平首个四星级宾馆正在兴建;集综合批发、大型市场、居住为一体的闽西南商贸城投入使用;一批物流、商贸交易市场、汽贸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每当夜幕降临,在有着几百年的古樟树林的漳平市榉仔洲公园的文化广场,如期响起的音乐声与九龙江的水流声和二而奏。上千名市民曼妙的舞姿,成为城市的一道美景。

发展新天地——乘势而上营造发展环境

    3月25日,“双永”(永定经漳平接泉三高速到莆田湄洲湾)高速公路漳平段开工建设。
    在今年的“9·8”投洽会上,总投资5亿元的天守(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及天守(福建)超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落户漳平。“大家都看得到的不叫机遇,先人一步抓住的才叫机遇。”天守机构董事长、总裁蔡天守说,“选择漳平,就是在选择和把握机遇!”
    近年来,漳平借助海峡西岸的发展契机,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主动融入沿海的经济圈,建设海西的投资创业新天地。今年上半年,漳平市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新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10.5亿元,增长39%;完成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35亿元,增长20.4%。
    为破解交通“瓶颈”,漳平市领导班子将交通项目摆在首位,强势推进。“双永”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后,南(平)三(明)龙(岩)高速铁路、永安-漳州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漳平即将融入闽南1.5小时经济圈,漳平至晋江总里程缩短至130公里,只需1个半小时车程;漳平至厦门只需1个半小时车程。
    近年来,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必须下力气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为此,漳平市进一步梳理完善优惠扶持政策,2008年兑现各项优惠奖励913.5万元;不断完善、提升“保姆式服务”品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运作好行政服务中心,继续选派26名招商干部专职从事招商、招工、服务、争取项目资金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08年,漳平市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实行一产一策、一厂一策、一品一策,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加强政银企沟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08年各商业银行共发放工业贷款4.05亿元,增长32.1%;向龙岩市争取1500万元工业发展应急专项资金,用于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
    2007年,规划用地面积9.5平方公里工贸新区开工建设。漳平市工贸新区位于漳平市区西北,距市中心2.5公里,距双永高速公路出口处0.5公里,重点规划发展机械制造及电子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发展物流仓储、商贸服务等产业。该区概算总投资6亿元,开发建设西园工业集中区5080亩、登榜工业集中区5800亩和城北新区2000多亩三个小区。新区开发建设将使城区面积扩大1倍以上,大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目前,工贸新区内主干道已建成通车,西园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将于今年12月底前建成通车。已入驻企业6家,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的天守(中国)超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项目即花落该新区,将在漳平打造全国最大的运动鞋材基地,投资30条生产线,6年内达到25亿元产值。
    漳平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已成为助推企业快速发展的“润滑剂”,工贸新区必将成为客商投入最少、回报最快、利润最高的“投资热土”,漳平将为海内外有识之士开辟一片创业新天地!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09-23 14:29:47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