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海西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正崛起

作者:珍凡 林瑞声

    尽管是在冬季,但春天的气息开始扑面而来,其中有这样一个消息令人倍感振奋:今年前11个月,尽管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侵袭,但翔安区经济仍持续好转、加快回升,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暖,持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40多亿元,比增22.4%,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处于厦门市各区前列……其中,光电产业集群已成为翔安经济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今年前11个月,翔安光电产业总产值高达200多亿元,这意味着海峡西岸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已具雏形。

全国唯一的光电产业集群试点

    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的达运精密工业(厦门)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显示屏背光模组为主的高科技企业,产品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电视等行业。作为友达光电的上游配套企业,达运精密于2006年3月入驻火炬(翔安)产业区,营业额最初只有300万元,而在今年,该企业全年营业额预计将超过30亿元,对于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公司总经理郭鸿义用了“飞跃”二字来形容。
    郭鸿义透露,明年,达运在厦门的第三期厂区将完工,投产后的营业额可达旧厂区的1.5倍。而设在厦门的这个生产基地也将成为达运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继几年前世界第二的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台湾友达光电在翔安建立大陆第二个制造基地后,今年8月,全球最大的显示器制造商——冠捷科技集团也正式在翔安投产。
    在位于翔安大道旁的冠捷科技的生产车间,笔者看到,工人们忙碌而有序,不同尺寸及各种型号的显示器正在生产线上高速流转。冠捷公司总经理王必禄介绍说,该公司是台湾冠捷集团在大陆规划的最重要的生产及研发实体,拥有3条生产线,一条龙生产,全球销售。自8月份投产以来,现公司员工达700余人,年底产量将达30万台,预计明年的产量将达600万台,年产值120亿元。据悉,企业已着手考虑在厦门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等。
    达运精密、冠捷科技只是翔安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腾飞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区初步形成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家50个产业集群试点之一,是福建省唯一的产业集群试点,也是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

光电引擎带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建设海西《意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持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翔安区制定了《培育“百十亿”产业工程实施意见》,着力做强做大光电、轻纺、机械等支柱产业,改造提升食品、农产品加工、贡香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提出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力争建成一条500亿元产值的光电产业链,打造海西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
    工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笔者了解到,作为翔安目前两大工业集中区之一的火炬(翔安)产业区,同时也是厦门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中最大的综合性园区,其远期规划总面积26.75平方公里。经过几年努力,该园区总共三期的通用厂房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其中,一期95栋通用厂房已全部启用,引进了240多家企业,投产率达100%;二期通用厂房已有26家企业签约购买,完成总销售任务的九成以上;三期通用厂房也已经有21家企业积极认购,已销售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8.3%。加上已引进了近百家企业的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一、二期,整个园区发展得红红火火……去年,火炬(翔安)产业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94.12亿元;今年1—11月,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规模以上工业已累计完成产值243.7亿元。目前,园区落户企业多达400家,员工3万余人。其中,大批台企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光电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发展腾飞,离不开翔安区委、区政府对工业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近几年来,该区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其中,火炬生活配套区和友达邻里中心已相继投入使用,学校、超市、银行、门诊部等配套设施快速跟进,还专门开通了公交线路,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园区的发展壮大,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随着新区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一条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产业集群度高的高新产业工业走廊正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内铺展,海西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产业发展助推滨海新城建设

    产业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没有产业作为基础,一个区域的发展就会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后劲。今天,当你走在翔安的土地上,看到成片开发的产业园区,看到正在快速崛起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不难感受到翔安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2003年建区之初,翔安区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25.3%,城市化率仅为6%,有区无城,产业布局更无从谈起。翔安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新区基础薄弱,要实现跨越发展,关键在发展工业。因此,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工业为重点,坚持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带动新城区快速崛起,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结合。
    近年来,随着光电、食品、轻纺等主导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火炬(翔安)产业区和翔安工业园区两大工业集中区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2008年,翔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已达140家,产值超亿元的有36家。建区六年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87亿元增长至今年预计的360亿元,年均增长60.7%。工业经济在新区开发建设中的核心支撑、示范带动和集聚辐射等综合效应显著增强。
    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是年轻的翔安发展的主要动力。近日,酝酿已久的翔安南部新城规划初步方案正式确定,意味着厦门“岛内外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翔安,其南部新城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与此同时,令人瞩目的翔安海底隧道将于春节前建成通车。
    据介绍,在继续加快2.66平方公里新城起步区建设和新店、马巷旧城改造的同时,翔安区将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全力推进南部新城建设。具体是突出“两个先行”。一是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先行,启动建设海翔大道东延伸段、翔安南路东段改扩建、滨海东大道、翔安西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力促厦门第二东通道早日动建。目前,相关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特别是滨海东大道的部分路段将与翔安隧道同步通车。二是首期开发建设先行,在翔安大道以东、翔安南路以南及临近翔安隧道口,选定了约1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南部新城的首期开发区。目前,该区正全力以赴开展土地征用、杆线迁移、整体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并已完成了部分土地的“农转用”手续及场平工作,计划于2010年春节前挂牌出让。
    翔安区委书记吴南翔表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区将积极融入海西建设和厦门发展大局,根据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双轮驱动”的思路,紧紧围绕“五大基地、一座新城”发展目标,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努力为海西建设、厦门先行及岛内外一体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12-14 14:06:36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