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感德蓄力打造“中国茶叶第一镇”

作者:安茶

    茶乡四月,满山茶树吐芳竞秀。我县铁观音主产区感德镇,正蓄势待发,精心谋划感德茶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中国茶叶第一镇’,引领感德茶产业向‘大产业’进军。”感德镇党委书记陈钦洲描绘感德镇的美好前景。

突出特色:建设茶叶精品城镇

    “打造‘中国茶叶第一镇’这个设想,我们谋划已久。”陈钦洲分析说,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致力建设一批有自己特色的精品小市镇。像鄂尔多斯以盛产羊毛衫闻名全国,茅台镇、景德镇,都是以特色产品打造特色小市镇。感德最有特色的产品是安溪铁观音,依托安溪茶产业的良好发展势态,建设浓郁茶文化风格的精品小市镇,是感德镇党委、政府一直探索的课题。
    去年,县委书记李建辉上任伊始,到感德镇走访调研时,指出感德镇在内安溪的发展优势突出,要求感德镇在城镇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依托感德特色明显的产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去年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感德镇作为我县“128”城镇发展规划中的铁观音重镇,被纳入全县8大明星乡镇规划中,要求感德镇要按照“依托产业、市场引导、聚集资源、突出特色、创新模式”思路,聘请规划设计单位,抓紧做好中心城镇总体规划设计,打造一个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商贸流通的新型城镇。
    感德镇抓住发展契机,迅速行动起来,聘请擅长市镇规划的“八闽九洲”策划公司进行策划。同时,结合学习广东增城发展经验,明确发展定位,提出高起点建设“中国茶叶第一镇”的目标。陈钦洲介绍说,打造“中国茶叶第一镇”,感德镇有安溪铁观音名镇作为现实基础,同时,感德的文化积淀也很丰富,将带动感德镇旅游业与文化的发展。
 
现实基础:安溪铁观音名镇
 
    感德镇位于我县西北部,年平均气温18℃-21℃,温和湿润,十分适宜安溪铁观音茶树生长,是安溪铁观音茶叶最大主产区之一。全镇茶园面积32000亩,茶叶产量3200吨。总人口近6万的茶叶大镇,家家家户户都与茶叶有关。
    一直以来,感德茶叶市场交易活跃,商家云集,素有安溪茶叶市场“风向标”之称。每到产茶季节,感德茶市每天都有大量茶商、茶农进行茶叶交易,交易量远远超过感德本地区生产总量。茶商们从北京、汕头、郑州、上海等全国各大小城市涌来。大山里的小乡镇,一时成为茶商必争之地。
    四月初是茶叶交易淡季,感德市场新一轮建设却在升温。记者在离感德镇政府驻地不到1公里的地方,见到几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排排脚手架处于拆除状态,一个现代小城区雏形初现。据感德镇宣传委员颜志清介绍,这就是计划总投资1亿元的一品茶都。该工程于2008年开始破土动工,今年年底竣工后,将成为内安溪规模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靠近一品茶都右侧的广阔地带,则是规划设计中、占地23亩的现代生活区,建成之后,将成为人流物流的聚集区、城镇发展的带动区、市镇繁荣的显示区。
    感德镇镇长陈志明介绍,从市场角度考虑,利用感德茶叶市场的人气人脉,以一品茶都为载体,进行统一市场管理,将周边感德茶叶街、槐植茶叶街、槐川茶叶初制集中加工区等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专业茶叶市场。以现代生活区为纽带,辐射带动镇区及剑斗、长坑、桃舟、福田等周边乡镇。“整合后的感德茶叶市场功能将更加完善,大市场一旦形成,加上感德镇现有条件,铁观音名镇就名副其实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国内优质铁观音核心产区、中国铁观音最大的专业市场。” 陈志明说。
    近年来,随着安溪茶产业的迅猛发展,感德茶叶品质不断得到提升,茶叶价格连连攀升。以2009年秋茶为例,均价从上一年的每公斤80-100元,跃升为每公斤160元-200元。2009年,感德镇年产值超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6元,增长幅度和额度,继续保持领先,均居全县第一。
     “现在感德茶多,专业制茶技术人才也多。”陈志明介绍道,茶叶品质提升的背后,跟拥有一支队伍庞大的茶叶实用技术人才不无关系。几年来,感德镇注重茶叶人才培养培训,从制茶能手口耳相授开始,到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到各乡村进行实地培训,实现茶叶人才可持续发展。陈志明表示,雄厚的人才力量,不但为感德茶产业发展提供能量,更是给许多乌龙茶产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2009年,安溪铁观音入选世博名茶第一位,安溪摘取全国重点产茶县桂冠。作为安溪茶产业“领航仪”的感德镇,无论从市场、人才,还是受益人群,感德都是当之无愧的铁观音名镇。“我们将以此为基础,冲刺评定‘全国百家特色名镇’称号。”陈钦洲对感德的发展信心十足。

文化引擎:茶旅游名镇 
 
    茶叶是感德镇的第一产业。每至茶叶采摘制作季节,从全国各地涌入感德的外来人口超过6万人。现有的专业市场功能不够完善,住宿、餐饮等接待能力、接待档次远远不够。第二产业的发展,是茶产业链延伸及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必然,再加上双永高速一旦建成投入使用,感德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将大大提升。
    如何在更高站位上,引领茶产业朝着更高层面,实现接“二连三”发展格局。最近,感德镇在思考整合镇区周边商场、酒店、金融等,形成商业服务区。同时,把发展茶文化旅游作为感德镇打造中国茶叶第一镇的支撑。
感德文化资源丰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生大帝的祖殿——玉湖殿,就在感德。保生大帝降生于感德,与茶不无牵扯。保生大帝在海内外拥有信众无数,从保生大帝作为“医神”的角度出发,该镇将着重宣传推介安溪铁观音的保健功能和医用功能,不断扩大消费层面,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
    感德龙通的土楼也很有名。这些土楼均为明末清初时的建筑物,历史悠久,保存良好。该镇准备综合利用土楼资源,在土楼内部现场制作铁观音,现场表演,一方面可以盘活土楼经济,又可以展示铁观音制作工艺,宣传茶文化,一举两得。
    “感德镇的旅游业不能脱离感德镇的茶业。”陈志明说,层层叠叠的茶山,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双永高速路在该镇槐植的互通口,一旦建成,游客从车上下来,就会被漫山遍野的茶树所拥抱。为使茶园更具观赏性,感德镇将着手对镇区“家门口”周围十座茶山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变茶园为花园和公园。为此,该镇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在茶山行道设计、树种选择等方面,进行精心规划布局。每一座茶山上,实施带状退茶让路,纵横整出行间道。同时,在茶园之间,采取高低相结合方式,种植景观树,各树种互相搭配,并在树丛间配种各季花种,与茶树互相映衬。“这样一来,整座茶山错落有致,就会呈现四季常绿,鲜花不断的美丽景色,吸引更多游人来旅游观赏。”陈志明说。
    茶山周围,分布着包括琦泰、感德龙馨、碧龙和庆云等4个正在规划建设当中的茶叶庄园、茶叶生产基地。游客看完茶山,就可走进茶叶庄园,品品茶韵,看看茶艺表演,听听茶歌。茶季来临,也可以背上竹篓,和茶园的采茶女一道,体验劳动乐趣,尽情享受休闲时光。从茶山下来,走进茶叶集中加工区,把茶青交给制茶师傅,亲眼看看一泡好茶如何加工出来,体验一下独特的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
    夜幕降临,繁忙火热的感德茶叶交易夜市,也是感德镇一道不可错过的景致。蜿蜒的山道上,一盏盏车灯接起长龙,把“龙头”舞到感德市场腹地,数小时延绵不绝,不亚于元宵节举旗灯。“我们将在规划建设的商业服务区内,寻找几个最佳观测点,把乡村最美的一幕,留给游客。”陈志明说。
    在感德的第二天,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行走游览:
    可以选择茶叶制作体验游,到各家各户去参观茶叶加工过程,深入体验茶叶加工制作技术,与村民泡茶聊天,顺便稍带点私家茶。“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把感德富有闽南特色的古大厝和土楼,整合成茶叶加工点,吸引广大游客。” 陈志明向记者介绍。
    可以选择宗教朝圣游。前往石门村保生大帝文化旅游区,参观玉湖殿,拜谒保生大帝。为方便游客拜谒进香,目前,该镇霞云至石门7.5公里的道路,正在加紧拓宽施工当中。
    可以选择生态游。到该镇岭西村感受峡谷风光,观瀑、漂流、欣赏“东日西雾”、穿行古松群……该景区离小舟火车站相当近,从车站出来,不用走多远,就直接进入峡谷。
    “感德的茶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陈钦洲介绍,凭借感德铁观音的知名度,感德茶旅游很容易就可以做起来。下一步,该镇将加大度,引入品牌茶企,引导品牌企业和经济能人建设茶叶庄园。届时,感德镇将以更高标准,更好形象吸引外来游客,使感德成为假日游、自驾游、休闲体验游、茶园观光游的最佳目的地,成为茶旅游名镇,带动感德实现“中国茶叶第一镇”梦想。
    “目前,我们正在完善旅游区规划设计方案,在整合旅游资源的同时,做好基础性工作。”陈志明说,该镇投入1200万元建设滨南路,投入120万元进行镇区旧街路面改造;筹建霞春大道、岐阳至槐东公路、岭西至福德公路;投入180万元建设路灯工程。该镇投资256万,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茶文化展示馆,已建设完工,将成为展示感德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后,该镇还将邀请各级书画、摄影协会,到感德举办采风创作活动,使感德镇成为茶文化书画写生基地、茶主题摄影基地,扩大感德茶文化影响。

新闻来源:安溪乡讯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0-04-09 16:39:18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