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提高长乐纺织业发展水平

作者:长乐
  长乐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纺织产业发展较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地区之一。经过30年的产业打造,特别是近年来的技术创新、产业链伸、转型升级,长乐纺织业正呈现新的发展气象。长乐也凭借着纺织业的发展提升,成为国家“十一五”纺织规划福建省纺织业重点区域基地和“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目前,长乐年产化纤短纤、长丝、混纺纱近150万吨,其中锦纶民用丝产能达30万吨,位居亚洲同类产品前列;纺纱业已拥有400万锭规模,化纤纱及化纤混纺纱产量居全国前列;面料、花边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1/5。2009年,纺织业总产值4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产值399.2亿元,占全省比重达41.6%。
    经济的发展需要龙头产业作为引擎。长乐发展的基础在工业、优势在纺织业。下阶段,长乐将以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活动和福州市委、市政府工作检查活动为动力,把提升发展纺织业作为工业经济战线的主战场,力求在做大做强纺织工业上步子迈得更大、臂膀甩得更开,加快从“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转身。
    一是补长短板,延伸链条优结构。着力把提升发展纺织业的重心放在提高棉纺发展水平和向聚合、锦纶长丝产业链前端延伸上,巩固优势和特色。实施棉纺升级工程,加大清梳联、气流纺、自动络筒等先进设备引进更新,提高自动化程度,促进棉纺业向高速、大卷装、高牵伸和小批量、多品种方向发展,力争两年内棉纺纱锭数突破600万锭,成为我国最大的化纤混纺纱生产基地。实施化纤差别工程,加大常规化纤产品的更新改造,以聚酯、锦纶差别化纤维为主体,实现化纤上下游行业产业链的优势链接。推动力恒二期10万、远期20万吨聚合项目及锦江20万吨聚合项目建设,使锦纶切片产能达6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锦纶切片生产基地;加快力恒三期7万吨、锦江三期7万吨、凯邦二期4万吨等锦纶长丝项目的动建,使锦纶丝产能达40万吨,成为亚洲锦纶民用丝龙头。力争2012年化纤综合产能突破200万吨。
    二是拉高标杆,自主创新促提升。转型升级不仅是长乐纺织业未来发展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是源于不转不行的现实忧患。从技改角度看,就是要维护企业技改积极性。通过贷款贴息、加大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成长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设备产品档次,今年计划实施重点纺织技改项目18项,总投资35亿元。从自主创新角度看,就是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链集成技术开发应用,加大本地化纤利用力度,建成从纤维材料、纤维加工到应用开发的新型产业链,与化纤差别化的研发形成整体,提升产业用非织造布档次和后加工水平,重点发展新型合成材料、农用纺织品、生物医用纺织品、新型篷盖材料、高技术功能性过滤材料等功能性面料。同时,鼓励引导华源纺织、鑫城纺织等一批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打造技术联盟,高标准组建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增强创新能力。
    三是壮大体量,增强实力求扩张。实施纺织业“强身健体”工程,鼓励、引导一批现有产值超过10亿元、20亿元的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异地改造、产业延伸等方式做大规模、做强实力,特别是对力恒锦纶、金纶石化、锦江科技等高成长性、高扩张性的重点企业,鼓励其向上下游的基础产品和终端产品延伸,形成企业内部的产业链,实现快速扩张,力争通过2-3年的发展,使其产值接近甚至超百亿元。同时,抓大不放小,根据长乐纺织企业群体联系较为紧密的优势,鼓励中小纺织企业与大企业开展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合作,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增强实力,力争到2012年,纺织业产值突破800亿元。
    四是内涵驱动,品牌资本增效益。大力实施品牌资本战略,扩大企业知名度,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打响长乐纺织业名气。加大品牌经营力度,制定商标培育工作三年规划和实施商标品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引导经纬集团、华亚纺织等一批产品占有率高、市场形象好的企业申报国家级品牌,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有3-5家企业创建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同时,着重打造“长乐纺织”区域品牌,以区域内纺织企业所共同享有的无形资产作为公共形象,并融进长乐特有的区位、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长乐纺织业由“长乐制造”向“长乐创造”迈进。加大资本运营力度,制定鼓励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在力恒锦纶、华威化纤成功上市的基础上,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加快金纶化纤等企业上市步伐。
    五是夯实基础,项目带动强后劲。把纺织业的提升壮大与重点项目的培育生成相结合。从项目生成看,就是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紧紧抓住当前经济回暖加快、市场信心增强、投资意愿抬头的有利契机,借助今年春节期间长乐人“爱乡创业”座谈会形成的良好效应,启动首占新区纺织大厦建设,打造纺织创业平台,积极引导更多的海内外乡亲投资创办高水平、高档次的纺织企业。从项目落地看,就是要加快载体建设。重点是推进长乐人创业基地等新载体建设,巩固提升滨海、闽江口等现有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经编园、花边园等特色园区,引导现有纺织企业异地搬迁改造、增资扩股及新上纺织项目向园区集聚、整合。
    六是清除障碍,有效作为优环境。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助力纺织业渡难关、迎新机。注重在政策上落实。迅速对接中央、省里出台纺织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一揽子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福州市出台的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推动工业发展等政策,出台成立工业发展基金、扶持企业上市等意见,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送到企业手中,让企业在坚定信心中加快发展。注重在行动上落实。针对当前纺织企业和项目在融资、用地、水电供应、市场开拓等方面特别是用工紧缺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项目、重点项目指挥部、重点项目周例会、企业定期协调联系、年度考核评比等“五项制度”,身体力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不作虚功、务求实效,踏踏实实帮助纺织企业克难攻坚、轻装上阵。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0-07-20 11:24:31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