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打造世界知名的生态型铁观音王国

作者:苏水良 刘立春
    至2007年底,安溪全县茶园总面积50万亩,生产茶叶5.2万吨,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50,涉茶行业总产值57亿元,受益人口达80多万人,已拥有5枚中国驰名商标,7枚福建省著名商标。在全国产茶县中率先提出建设20万亩生态茶园。2005年至2007年,全县实际已完成12.5万亩的生态茶园建设任务。2008年起,每年的建设任务由4万亩调整到2万亩,从重视数量向重视建设质量转变,生态茶园建设将更为科学。
 
生态茶园提高效益
   
    据悉,目前安溪县已经实施的12.5万亩的生态茶园中,制优率提高了10%,平均单价提高了15%。
    安溪实施“茶业富民”发展战略,创下县级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茶叶总产值、受益人口、茶农平均收入、茶产业配套程度等多项全国茶界第一。面对群雄逐鹿的茶业竞争态势和健康休闲的世界民生潮流,安溪县委、县政府提出“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的兴茶新理念,为安溪茶业发展注入文化精髓。
    中共安溪县委调研员、安溪县茶叶管理委员会陈水潮主任介绍说,生态茶园也称“立体茶园”,是指在同一片茶园上,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通过实施立体复合栽培,人为地创造良好的多物种生态环境,使茶树生长与茶园生态系统和谐统一,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
    在福建安溪举行的“安溪铁观音·和谐茶乡行”中,记者走访了安溪金谷、湖头和长坑等产茶乡镇生态茶园时看到,高山峻岭间,一簇一簇的茶田分布在山坡上,茶田里一群群的采茶人正忙碌地采摘着茶叶。郁郁葱葱的茶园中一排整体的“凤凰木”摇曳生姿,颇为引人关注。
    福建省安溪县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礼称,公司3万多亩优质茶园基地,1万5千亩绿色茶园基地,年加工能力6000吨的茶叶加工厂,完全采用无菌化生产操作的精制加工车间,古老的安溪“铁观音”从种到采、从加工到销售都井井有条,并被纳入各种标准体系。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铁观音这一农副产品,打造成标准化的工业品。据了解,八马公司现在已是4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供货商,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乌龙茶专业制造商的代表。2007年自营出口额居安溪县首位。
    陈水潮还称,除了加快生态茶园的建设外,当地政府还通过举办茶叶初制技术、评审技术和拼配技术大赛等活动,加强茶农之间、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茶叶制作水平,增强了茶业的发展后劲,让农民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政府力推生态茶园
 
    安溪县有茶园50万亩,主要分布在内安溪,其中感德、祥华、西坪、长坑等10个乡镇种植茶园面积在1万亩以上。为了解决茶叶生产、经营小而散的问题,安溪县于2004年成立了茶叶协会,并于2006年3月,由安溪茶叶协会发起组建了首家茶业合作社——“安溪县珍田茶业合作社”。与上世纪50年代的合作社迥然不同,珍田茶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基本组织形式是茶农、茶商、茶企、农资经营者按照股份制形式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据介绍,该合作社以茶叶为中心,统一订购优质农资、交流生产技术、社员经营者订单销售,这样既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茶叶质量,又能大大减少单个茶农与市场打交道的风险,从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安溪县委书记尤猛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溪县已经在实施“生态茶园建设规划”,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把全县至少一半以上的茶园建设成物种多样、生态良好的复合立体茶园,并制定了《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决定从2005年---2009年每年建设4万亩,5年共建20万亩生态茶园。尤猛军还称,2008年起,每年的建设任务由4万亩调整到2万亩,从重视数量向重视建设质量转变,生态茶园建设将更为科学。

新闻来源:中国食品质量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8-05-15 11:16:09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