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作者:林娟

    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要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全面遵循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战略定位,明晰细化发展目标,经过十年左右的艰苦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实施意见》要求: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展战略思维,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福建实际、具有海西特色的发展路子。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引导和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先行先试。充分发挥独特优势,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上率先取得突破。必须坚持持续运作。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持续思路、持续举措,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以科学有效的运作完成目标任务。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总揽全局,兼顾各方,妥善处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
    为推动我省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四求作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本报今起开辟我省《实施意见》解读特刊,敬请关注。

    ◎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建设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区域中心

推进产业深度对接

    《实施意见》指出,“推进产业深度对接。推动放宽台商投资项目的股比限制,落实增加对台合作的用地指标等政策措施,加快台商投资项目审批,吸引国家禁止之外、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各类台商投资项目落地,加快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等沿海一线的产业对接集中区建设,培育发展闽台产业对接专业园区,促进两岸产业对接进一步集聚、提升。推动与台湾县市、行业协会、科技园区、企业等建立紧密合作机制,促进来闽建设产业园区。推进厦门、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和新设立泉州、漳州等台商投资区,促进台商投资区、各类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整合,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加快对接台湾自由贸易港区,鼓励企业和产品进入台湾自由贸易港区。以电子信息、石化、机械、船舶、冶金、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创意、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促进闽台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合作关联度,加快建立与台湾产业相配套的以及大陆台资企业所需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积极推动台湾海峡油气资源联合勘探与开发。”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台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经制订,并报省政府审批。福建希望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争取扩大、新设台商投资区,并实行较为优惠的配套政策。支持福州、厦门扩大台商投资区范围,新设泉州、漳州台商投资区。对区内台资企业投资石化、汽车、船舶、冶金等产业的予以放宽股比限制、降低准入门槛的政策优惠。赋予台商投资区优惠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准许台商投资区内企业在“两税合一”过渡期内,执行现行的最低企业所得税率,过渡期满后,实行一次性过渡。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台商投资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农业合作水平

    《实施意见》指出, 提升农业合作水平。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充分发挥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积极引进台湾农业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等生产要素,促进闽台农业深度对接。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和台湾农业技术、新品种推广中心,加快闽台良种引进繁育中心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加快建立一批闽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加工区。大力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鼓励台湾同胞来闽投资创业。提升厦门、漳州、南安、东山、霞浦等海峡两岸农(水)产品集散中心和市场功能,加强两岸农民合作组织交流,推动两岸共创品牌农业,促进生产、销售、管理、服务多方位合作。
    ——记者了解到,我省正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单列专项资金支持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争取将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基础设施建设盘子。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业务主管部门省海峡办,已将全省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包含在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总盘子内,报请有关部门给予财政支持。今年5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大陆首个对台农业合作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这使得推动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有法可依。目前我省正加快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争取创业园在引进台湾资金、技术、品种上有新的突破。

加快现代服务业对接

    《实施意见》指出,“加快现代服务业对接。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动两岸金融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积极推动开办对台离岸金融业务,逐步建立两岸资金清算中心,扩大两岸货币双向兑换范围,促进开展两岸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推动两岸银行卡通用和结算。加快海峡产权市场建设,探索引入台湾上柜和兴柜交易机制,推动设立两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打造闽台企业对接的直通平台。推动闽台银行业机构、保险业机构、证券业机构双向互设、相互参股,支持在闽台资企业上市融资,引进台湾金融服务中介来闽设立机构,推动设立两岸合资的海峡投资基金……”
     ——记者了解到,目前闽台金融合作步伐正进一步加快。台湾富邦金控已与我省开展全面合作。富邦证券厦门办事处正式获批,随后台湾富邦金控与福建投资开发集团合资成立了投资咨询公司,作为双方在福建开展金融合作业务的服务平台,富邦集团还计划同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合资成立证券公司,同时富邦参股的厦门商业银行正申请在福州等地设立分行;台湾人寿与厦门建发合资成立的君龙人寿将业务逐步覆盖全省;台湾国泰世华银行、国泰综合证券、国泰产险、群益证券、元大证券等也纷纷来闽考察;兴业银行等我省金融机构正积极申请在台设立代表处或分支机构,积极推动我省金融机构与台湾金融机构相互持股,实现两岸金融业直接双向交流合作;争取扩大新台币兑换业务在我省辖区的地域和机构范围;推动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作为清算行开展两岸货币清算试验。

促进闽台双向投资

    《实施意见》指出,“促进闽台双向投资,推动建立闽台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简化赴台投资审批程序,加快审批和核准节奏,支持有条件的我省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
     ——记者了解到,《实施意见》发布后,我省积极组织经贸团赴台考察。8月9日,陈桦副省长率大规模经贸团组赴台考察,其中有40多名闽企负责人参加。8月初,福建新大陆公司并购荷兰帝普科技公司并正式揭牌,这是台湾6月底开放陆资入岛后,第一家经过商务部核准的赴台投资案。据悉,我省有意愿赴台投资的大企业还有厦门国贸、上杭建润电业、财茂集团、明辉机电、盛辉物流、泉州运城制版、新华都、三木集团、拓福建材等十多家。

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

    《实施意见》指出,“推进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使之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综合实验区。”
     ——记者了解到,平潭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一个岛屿,和台湾的新竹海上距离只有68海里,而且和台湾的交往向来十分频繁。我省将积极推动平潭岛对台开放开发,把平潭打造成促进两岸投资贸易便利化、人员往来便利化的先行先试区域。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综合实验区。 

拓展两岸海上通道

    《实施意见》指出,“拓展两岸集装箱班轮航线、散杂货不定期航线、客运航线,加快发展对台客货运滚装业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正积极做好各项准备,争取在今年底前开通直达台湾本岛的海峡客运(客滚)定期航线,开通福州至基隆、厦门至高雄的定期班轮航线,并加紧推进福建沿海与台湾参照港澳模式实行滚装车辆进出车牌互认或海峡滚装双方认可专用车牌,建立直航船舶共同技术标准,减免直航船公司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特殊措施的实施。

完善旅游合作机制

    《实施意见》指出,“完善闽台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与台湾旅游机构的交流合作,深化闽台旅游景区对接,共推海峡旅游精品线路,做大‘海峡旅游’品牌。”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闽台旅游业界共同设计线路,开发资源,建立联盟,打造海峡旅游品牌,提升闽台游客往来的规模,继续加大优惠奖励的力度,鼓励更多的省外居民循“小三通”航线赴台旅游。积极推动福建办证机关入岛设立办事机构,方便台湾本岛居民办理台胞来往大陆的通行证和签注。

■关键词

港口联盟

    是企业战略联盟理论在港口业的实践,指港口企业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契约关系而建立的长期而又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相关业务领域采取协作行动,基本实现港政管理统一或港口企业经营管理统一。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是指由国务院审批,设立在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贸易、物流、加工等不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境外入区保税,区外入区退税,区内出区征税,区内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特殊政策优惠的海关监管区域,是推动加工贸易发展、招商引资、扩大就业、促进外贸增长、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我国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包括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跨境工业园区。

产业合作关联度

    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产品的供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的生产以及任何一种产品,都会为其他行业的生产作为其生产的投入要素(除最终消费品的生产外)。同时,它也会以其他产品或其他行业的生产作为其生产的投入要素;在产业的技术供给方面,一个产业的生产,需要其他产业为其提供技术水平层次相当的生产手段,同时,它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相互关联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使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推进。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10-13 11:43:51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