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借力海西争作为对接环三走前头

作者:福安
  福安之名出自宋理宗所书“敷赐五福,以安一县”。福安总人口64万,其中畲族人口6.3万人,是全国最大的畲族人口聚居地,是著名的“中国中小型电机之都”、“中国最大的民间船舶修造基地之一”、“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南方葡萄之乡”、“中国绿竹之乡”。福安是闽东乃至福建沿海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白马港是著名良港三都澳港的重要区域,水深港阔、不冻不淤,可建多处1—30万吨码头;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高速铁路已经通车,在建中的宁武高速公路,规划中的福泰高速、沈海高速复线、宁漳铁路货运专线、宁漳铁路客运专线交叉贯穿全境,福安海岸线长145公里,背山面海,地理区位十分优越。
    海西春风暖韩城。五年来,福安市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抢抓机遇,精心运作,有效作为,经济社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率达14.2%。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约占宁德市的四分之一。跃居2008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第5位。
    借力海西争作为,创新福安走前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福安市全面融入和科学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新机遇、新任务、新作为,福安市上上下下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意见》,根据省和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着力发挥海西东北翼“拓展一线”的重要骨干作用,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四求作为”,全力打造:
    ——对接海西的闽东先进制造业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白马港深水港湾资源,主动对接台湾制造业和国内外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以机械、加工制造为主的现代临海产业,改造提升电机电器、船舶修造等传统工业,积极承接发达地区能源、物流、石化、钢铁、冶金等产业转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在全国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海西东北翼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
    ——对台产业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充分把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的历史时机,深入挖潜对台工作新优势,积极向上争取各项对台优惠政策,加快福安台湾(电机)工业园、台湾船舶修造基地、台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对台载体建设,启动并扩大经贸、农业、文化、民俗、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努力使福安成为海西东北翼对台产业对接、经贸合作、文化交流、联系两岸三地的先行先试区。
    ——海西东北翼的重要疏港通道和电力枢纽。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推进高等级公路、大运力铁路、深水航道、海湾港口等交通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以大唐火电为主的电网体系建设,形成“南接北引、东进西出”、服务内陆地区及拓展对台合作的海西东北翼重要的疏港通道和服务保障周边地区发展的电力枢纽。
    ——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新区。充分发挥域内天然景观、人文底蕴、生态特征相互交融的独特优势,依托“闽东北亲水游”,借助“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弘扬和发展畲文化、古文化、茶文化、廉文化及红土地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强力打造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逐步形成文化游、生态游、红色游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成为海西东北翼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新区。
    ——绿色宜居的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立足域内天然海港海湾和赛江绵延岸线及人文生态融合天成的优势,按照“南展西拓、一市三组团、通江达海、构建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的要求,坚持“港、业、城”互动的发展导向,走港口、产业、城市与生态相协调的发展道路,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港湾,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南部城市组团,优化城市布局空间,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建设滨海、山水、园林城市,努力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新城。

[福安船舶产业的“三四五”]

    “三个最”:1、拥有全省综合实力最强的民营船舶企业——闽东丛贸船舶实业有限公司; 2、拥有福建省目前最大的干船坞(10万吨级船坞2座);3、拥有福建省民营船舶企业、船台、船坞数量最多的船舶修造基地,其中船舶修造企业43家,船台66座84.7万吨,船坞16座38.5万吨。
    “四个基地”:1、外轮修理基地,2008年修理外轮30艘、61.45万载重吨;2、出口成品油轮建造基地,2008年共建造完工10艘出口成品油轮,6.9万载重吨;3、海洋工程船建造出口基地,2008年共建造完工、出口12艘海洋工程船;4、福建省唯一民办的服务船舶行业的高级技师培训基地。
    “五个突破”:1、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突破,船舶产业由原来的改、拆为主,逐渐调整为造、修为主,造船占比达71%。2、企业生产能力实现突破,2008年开工建设新船68艘、73.93万载重吨,造船完工50艘、43.75万载重吨,单船建造最大吨位达8.1万吨;3、企业技术水平实现突破,由原来的整体建造为主调整成现在的分段建造,逐步向集成建造发展。4、行业增长速度实现突破,2008年实现产值51.93亿元,同比增长29.3%。5、产品市场定位实现突破,从传统的建造沿海货轮为主,发展成建造成品油轮和海洋工程船舶等高附加值的船舶为主,市场从国内向国外发展。

[中国中小型电机之都]

    福安是闽东电机的故乡,电机是福安的名片。从1958年第一家电机企业——闽东电机厂创办至今,福安电机已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步入全盛的发展阶段。目前,全市拥有大小各类电机电器企业约800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拥有企业集团6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32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0多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上百家,产品涵盖电动机、水泵、发电机、汽柴油发电机组、电子保健医疗器械等10多个种类、200多个系列、1000多个规格,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基本建立了集专业化、协作化、社会化为一体的生产经营网络,是宁德市首个百亿产业集群,2004年列入省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2008年相继获得“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全国百佳产业集群”称号,2008年完成集群产值130亿元,增长27.5%。福安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

[中国茶叶之乡]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第二大茶叶主产市(县),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和“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近年,福安市委、市政府把茶业作为“民生产业”,列为与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并列为三大主导产业,并实施发展壮大茶产业的“五个一”(每年推广优良品种1万亩;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茶事活动;建设好一个茶叶交易市场——中国海峡大茶都;打造好一个品牌——坦洋工夫;建好一个茶叶加工区)工程。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创制于1851年,名列“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首。1915年,“坦洋工夫”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被英国王室指定为特供茶享誉中外。2006年,福安市确定挖掘这一历史名茶作为该市茶叶公共品牌。经过不懈努力,去年坦洋功夫茶产量仅占福安市茶叶产量的7%,而创造的产值则占全市茶叶总值的44%,达到8亿多元。全市现有茶园30多万亩,2008年毛茶产量2.72万吨,茶叶商品总值19.92亿元人民币,连续10年增产增收;全市现有登记注册的茶叶加工企业263家,年产值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规模企业40多家,获2008年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3家,全市年出口茶叶4000多吨。 面积230亩的“中国海峡大茶都”一期工程去年6月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的茶叶加工区、宾馆等正在建设中,将与第一期形成面积达1600亩的国际茶产业城,并与甘棠镇面积6000亩的中国最大茶树育苗基地相连。

[韩阳风景世间无]

    福安山海交融,风光秀丽,置县历史已有754年。宋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诗人郑采这样赋诗赞美福安风光: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顾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衔印,势若苍龙卧吐珠;此地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朝皇都。福安人文底蕴深厚,是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和历史名人郑虎臣、谢翱的故乡,闽东苏维埃革命政权的所在地和全国畲族人口最集中的聚居地,古朴、灿烂的畲文化与茶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构成当地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福安生态人文景观丰富,拥有白云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廉村古文化景区、柏柱洋红色景区、溪塔葡萄沟、瓜溪刺桫椤自然保护区、畲族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其中白云山九龙洞景区和龙亭峡谷景区内遍布规模巨大、种类齐全、形态丰富的大面积石臼群,具有极高的学术意义、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被誉为“世界奇观,天下一绝”。目前白云山与太姥山、白水洋联合申报的中国·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已通过评审,被列入2009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名单。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10-22 11:55:12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